原標題:品嘗“舌尖上的非遺”,秀出“獨門絕技”,一起來“非遺過大年”
戶外張燈結彩,室內生龍活虎,各色非遺美食令人垂涎欲滴……1月28日,浦東新區首屆“年俗文化節”系列活動之“非遺過大年”在位于錦繡路2769號的浦東群藝館新館開幕。
新館大廳內,數十個非遺展位濟濟一堂,非遺傳承人拿出看家本領,秀出“獨門絕技”,吸引市民前來品鑒。在“浦東技藝”類別的展位上,上海絨繡手藝人展現用彩色絨線織就的“東方油畫”;三林標布展位上則有將生肖虎繡在手包上的文創產品;而面塑、糖畫等則頗受小朋友喜愛,其中面塑造型不僅有傳統的關公、孫悟空,還出現了身著白大褂、戴著口罩的抗疫人員形象。如果想要求醫問藥,非遺義診展位則能滿足市民需求:分別掌握楊氏針灸療法、張氏風科療法、喉吹藥制作技藝的醫師現場坐診,為大家把脈施治。
在浦東的非遺活動中,“舌尖”上的非遺部分最受市民歡迎。此次“非遺過大年”活動,不僅有高橋松餅、下沙燒賣、牛肚咸菜、三林醬菜、龍潭酒釀、老橋頭酥式月餅、鹽倉水晶年糕、三林塘肉皮等“保留節目”,還特邀其他區的一批非遺美食項目。
“大家別再問了!蝴蝶酥今天沒有了,明天再來買……”活動開幕后,一眨眼功夫,國際飯店制作出品的蝴蝶酥頃刻售罄!“真是沒想到,蝴蝶酥在國際飯店要排隊買,這里還是買不到!”市民黃女士說:“明天我要來早一點!”此外,金山區的白龍糕,青浦區的青喬喬家柵糕點,黃浦區的哈氏海派糕點、梨膏糖等也極受市民青睞。
活動現場,還出現了一隊外國友人的身影。面對網絡直播鏡頭,他們先是背著尤克里里,彈奏了《恭喜恭喜》等傳統新春曲目,隨后在各個展位上東走西看,近距離接觸海派文化與中華文化。原來,這隊外國友人,是來自金橋碧云國際社區的“尤克天使”文化志愿服務團隊。此次活動還邀請他們學習制作了中式糕點,并品嘗這份來自中國的甜蜜。“好吃!”“Delicious!”各國語言此起彼伏。
浦東新區文聯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主任王璽昌介紹,首屆“年俗文化節”也是浦東“新春走基層 文化進萬家”項目之一。除“非遺過大年”外,還將通過“學才藝過大年”“看大戲過大年”“逛展覽過大年”等一系列活動,將豐富多樣的群文活動送到百姓“大門口”,讓市民在上海就地過個“文化年”。
據悉, 浦東群藝館新館在正式開放后,還將設立非遺傳習區,主要包括600平方米的非遺館,以保護、傳習、展覽、創新為基本元素,構建浦東優秀文化傳統和歷史記憶的現代展示體驗中心,多元展示、傳承和發展浦東的本土文化,成為浦東老百姓追尋文化根脈、留住文化鄉愁的最佳去處。
活動時間
1月28日~30日(周五~周日)10:00~16:00
另外
浦東群藝館新館春節開放時間為
1月31日—2月3日9:00—16:30,2月4日起9:00—17:00
來源:浦東發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