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時報訊(記者/馬一右通訊員/商來成)功夫、剪紙、彩燈、石灣陶藝、雙皮奶……1月19日至21日,“傳承嶺南文脈創新佛山非遺——2023年佛山非遺文創研學市集活動”在佛山嶺南天地舉行,全面展現嶺南魅力,創新發展佛山非遺文化。
該市集活動由佛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佛山市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會(以下簡稱“佛山文促會”)承辦,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佛山文促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協辦。
現場設有非遺互動體驗區,共設有50個市集,涵蓋佛山文化、廣府文化的多個方面,比如中醫文化趣味教學、廣繡香包制作教學、窗花剪紙制作教學、賀年彩燈制作教學、雙皮奶制作教學、街坊粵劇才藝秀等50個非遺市集展現嶺南魅力,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
市集中還有不少非遺傳承人的徒弟、學生,以及文藝愛好者為市民展示非遺技藝,讓市民感受佛山非遺文化的魅力。
當天,佛山文促會常務副會長、非遺委主任鄺麗敏和星海音樂學院推廣部代表簽訂戰略合作,為未來非遺傳承人師資打造、文創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打通傳統文化領域的產、學、研,達到講好佛山故事,豐富佛山新時代內涵,培育創新題材和高質量發展,吸引年輕人投身非遺傳承和文創領域為目的,使佛山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得到活化應用。
上一篇
下一篇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后來被人稱作“米機王”的黃滬芳自幼習遍南派十三家拳術及摔跤,青年時學習西洋拳擊,后又拜師詠春拳宗師黃禎,七年藝成,隨名師岑能學藝。米機王詠春拳就是黃滬芳在原佛山詠春拳的基礎上,綜合南北各種拳術精華后研創出來的。由于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