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7月1日電(符宇群)《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規定》(下稱規定)7月1日起施行。海南官方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海南圍繞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遺這一主線,從完善非遺保護體系、加強非遺傳承傳播、促進非遺的合理利用等方面作出了有特色、針對性強、可操作的規定,推動解決非遺保護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二級巡視員鄒賢鋒介紹,在上位法的制度框架下,結合海南實際,《規定》進一步完善了非遺保護工作體系:一是彌補上位法僅規定國家級、省級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空白,建立了海南省市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制度。二是總結形成分類保護的實踐經驗,明確根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屬性、特點以及存續狀況,實行分類保護。三是對實踐中存在的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代表性傳承人支持措施不到位問題,規定縣級以上旅文部門對項目保護單位通過補助、獎勵等方式予以支持。
“《規定》遵循上位法,但不重復上位法,強調法規針對性、可操作性,突出海南非遺特色和自貿港建設要求,在規定中有許多具體體現。”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規處處長吳坤錦舉例說,為推動非遺保護融入鄉村振興國家戰略,《規定》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托區域內獨具特色的非遺,支持建設非遺就業工坊、合作社、家庭工場等,推動鄉村地區傳統工藝振興,發展鄉村特色文化體育產業、鄉村旅游。
此外,《規定》鼓勵華僑華人參與非遺傳承、傳播、宣傳和推廣,加強對瓊劇等起源于本省且在境外傳承的非遺的研究、交流和合作。結合自貿港建設,《規定》發揮自貿港貿易投資自由便利等政策優勢,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理利用非遺創作開發動漫、游戲、演藝、影視等特色文化產品和服務等。
海南省旅文廳公共文化處(非物質文化遺產處)副處長陳虹霓說,海南擁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目前,海南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2項,省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82項,市縣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300多項。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于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陳虹霓表示,《規定》夯實了海南省非遺保護的管理體制,特別是夯實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非遺保護中的主體責任和具體職責。此外,針對過去保護傳承中存在的效率不高、辦法不多等問題,《規定》對提升保護傳承水平提出了新的規定。”海南將以《規定》出臺為契機,進一步增強全社會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非遺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完)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在長沙瀏陽,張坊鎮上洪村道官沖非遺生態村正以豐富的體驗項目帶領游客“玩轉”非遺。這是五一期間研學館與篷蒲皮影合作推出的新體驗。據了解,道官沖目前正在建設活字印刷研學館與皮影戲館,以期為游客了解學習傳統文化、非遺生態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據了解,此次被授予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崖柏根雕,還有專門的收藏協會名為保定市崖柏收藏協會,該協會于2021年4月份成立,協會的成立使保定市崖柏行業有了專業的協會指導,眾多喜歡崖柏、收藏崖柏的市民也有了專業的知識交流平臺。除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