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了
一份重要名單
↓↓↓
(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截圖)
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確定的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41項)。
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10個大類,共計141項。
這份名錄里,
有很多小伙伴感興趣的:
馬山加方的上刀山下火海、
德保壯族的提線木偶戲、
融安的賽龍舟
……
馬山萬壽節上的上刀山表演。(資料圖)
有隔著屏幕就能聞到味道的:
武鳴檸檬鴨制作技藝、
北海沙蟹汁制作技藝、
武宣紅糟酸制作技藝
……
檸檬鴨。圖片來源:廣西新聞網
還有匠心獨運的:
桂林圓竹剖絲團扇制作技藝、
仫佬族剪紙技藝、
苗族百褶裙制作技藝
……
下面,
來看看具體名錄!
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
(共計141項)
通知要求,全區各地各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要求,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扎實做好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管理和傳承工作,努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的貢獻。
點亮右下角小花花
把廣西的“非遺”傳遞給更多人吧~
?大家都愛看
近日,在天津舉行的非遺市集上,葉雕技藝非遺傳承人劉學會以時尚創意葉雕作品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粉絲。甚至這些年,他還不斷嘗試,將自己對天津的情懷融入葉雕。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各商圈紛紛推出非遺潮玩集市今年春節,非遺潮玩集市在重慶各大商圈可謂是遍地開花,消費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重慶各大景區、商圈的非遺傳統表演已不下百場,打卡非遺年俗已然成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頂流。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