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街道)、區直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國辦發【2005】18號文件做好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建立健全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經研究,決定組織開展茌平區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項目的范圍與條件(一)申報范圍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
1、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2、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3、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
4、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5、傳統體育和游藝等。
(二)申報條件
1、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
2、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在當地有較大影響;
3、在一定群體中世代傳承,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清晰的傳承脈絡,至今仍以活態形式存在;
4、關注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二、申報程序
區文化和旅游局根據申報單位的意愿,組織專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具備條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項目進行篩選、論證、評審。經專家論證后提出推薦名單,需向社會公示,公示時間為10天,經區政府同意后以茌平區人民政府的名義進行公布。
申報流程:
2022年5月17日至6月17日非遺項目報名;
2022年6月18日至7月5日開始對所有申報項目進行實地調研;
2022年7月6日至8月20對調研通過的非遺項目進行填報資料培訓,并提交申請材料;
2022年8月底進行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
三、申報材料
申報項目,提交下列材料:
1、項目申報書(附件1):包括項目簡介、基本信息、主要特征、重要價值、存續狀況、保護計劃、授權書等;
2、照片;
3、輔助材料(照片、視頻及輔助材料具體要求見附件2)。
四、報送形式(一)紙質材料
申報材料,每個項目需報送1份原件。
(二)電子材料
需上報“項目申報資料”文件夾(內設2個文件夾)材料:
1、項目申報書,內分兩個文件夾,一個是項目申報書電子版,一個是項目申報書中簽字蓋章部分的PDF版;
2、十張代表性照片和一個演示視頻(3分鐘以內)。
五、工作要求(一)嚴肅紀律,精心組織。申報過程中,區文化和旅游局嚴格篩選程序,嚴肅工作紀律,要充分發揮傳承人、專家學者的作用,廣泛聽取意見,認真組織項目申報、審核、評選,力求申報的項目經得起科學、歷史、群眾的考驗。(二)嚴格保護單位條件。每個保護單位要做到“單位法人證書、組織機構代碼、法人身份證”齊全。根據《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中對保護單位的有關規定,組織對保護單位的資格、保護單位的代表性、制定和實施保護計劃的能力進行認真審核。(三)制定科學的保護計劃。在制定項目保護計劃時,要綜合考慮項目的整體環境、具體特點、傳承特征等,制定詳實、科學,具體可行的五年保護計劃,并有配套經費預算。在項目評審中,將重點考察項目五年保護計劃。(四)嚴格要求,認真推薦。嚴格把握項目申報有關要求,嚴格項目選拔推薦程序,從嚴控制申報數量,認真組織專家篩選、論證申報項目,確保申報項目符合要求,申報材料齊全有效。(五)公平公正,確保質量。在項目推薦申報各環節,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嚴格遵守廉潔規定,堅持將本地符合條件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社會價值、具有發展潛力的項目推薦申報上來,為區級項目評審的高起點、高質量奠定基礎。(六)做好政策解釋工作。申報期間,區文化和旅游局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出的意見建議及時受理并認真研究,按照相關政策依據和程序作出妥善處理。
聯系人:王淑會
電 話:0635-4226462
(進群后備注為:項目名稱+鄉鎮+聯系方式)
附件1: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書.docx
附件2: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視頻、圖片及輔助材料制作要求.docx
聊城市茌平區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5月16日
責編:楊 霄
審核:李兆輝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在長沙瀏陽,張坊鎮上洪村道官沖非遺生態村正以豐富的體驗項目帶領游客“玩轉”非遺。這是五一期間研學館與篷蒲皮影合作推出的新體驗。據了解,道官沖目前正在建設活字印刷研學館與皮影戲館,以期為游客了解學習傳統文化、非遺生態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據了解,此次被授予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崖柏根雕,還有專門的收藏協會名為保定市崖柏收藏協會,該協會于2021年4月份成立,協會的成立使保定市崖柏行業有了專業的協會指導,眾多喜歡崖柏、收藏崖柏的市民也有了專業的知識交流平臺。除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