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是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的一項重點文化惠民活動,以走進萬家、服務百姓為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動員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化活動,滿足基層群眾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凝聚奮進新時代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
結合全市文化工作實際,1月16日起,通過開辟“強國復興有我”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之“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專題展播欄目,全面展示我市群眾文化活動情況,營造歡樂、祥和、幸福的節日氛圍。
原創視頻《非遺·傳統技藝美食——艾葉粑粑》
原創視頻《非遺·傳統技藝美食——艾葉粑粑》簡介:
壯族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各家各戶都通過制作特色美食、對歌等形式來歡樂慶祝。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的指導下,市群眾藝術館也準備了特色美食制作線上活動,用別樣的方式感受節日的氛圍。
艾葉粑粑,也叫艾糍粑,是廣西非常傳統的美食,清明節前后,是艾草生長茂盛且最為鮮嫩的時節,它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防蚊和抗敏等功效。由于農歷三月三與清明節靠近,艾葉粑粑也成了壯鄉人“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話說,“年年艾葉綠,歲歲馃泛香”,艾葉粑粑作為傳統美食受到廣西人深深的喜愛。
來源:來賓市委宣傳部 來賓市融媒體中心 整理
南京夫子廟作為中國四大文廟之一,不僅是歷史文化勝地,更是美食愛好者的天堂。這里匯聚了金陵小吃的精華,從百年老字號到街頭巷尾的煙火氣,每一口都是南京人味蕾的記憶。夫子廟美食中藏著連老南京都可能忽略的彩蛋——狀元豆。近年來,夫子廟的美食地圖不斷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現場主辦方發布5條非遺美食線路,通過“美食+非遺+景區”立體化模式,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費新場景,邀請游客在游山西好風光的同時解鎖三晉美食密碼。
這些可以吃的“非遺”,帶著人間煙火傳承著一座城市的歷史味道。即墨田橫香餑餑周氏流亭豬蹄制作技藝被列為青島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香酥雞是魯菜中的特色菜之一,盛行于青島、煙臺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