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金堂分會場拉開帷幕,活動將持續至10月22日。據了解,此次金堂分會場活動主要包括非遺文創講座、非遺進社區、中外非遺項目展演、非遺美食節、“水韻金堂”非遺書畫展、“百人箏情頌祖國”古箏藝術集中展示、非遺精品旅游線路推介等內容。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開幕式上,現場集中展演中國、新西蘭、俄羅斯、伊朗、保加利亞、馬來西亞6個國家10支非遺隊伍帶來的蘇州評彈、廣東舞獅、新西蘭毛利舞、俄羅斯舞蹈等非遺節目。活動期間,還將配套開展非遺文創講座、非遺書畫展、非遺美食節、古箏藝術集中展示、非遺精品旅游推介等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精彩紛呈。
為推動非遺與文化旅游融合,金堂專門推出4條非遺精品旅游線路,串聯文化旅游資源,推介摩天輪、古鎮、玻璃天橋、綠道、登山健身步道、種酒等旅游點位和產品。此外,還設置非遺特色旅游展示區,展銷葛根茶、種酒、石斛及油橄欖等農產品,開展為期5天的非遺美食節,以節會活動為載體,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需求的同時,推動建設“非遺+文旅”的新場景。
迄今為止,金堂已連續承辦四屆非遺節分會場,先后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部授予的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太陽神鳥”特別獎、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組織工作先進單位”等殊榮。(來源:金堂縣委宣傳部)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