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告訴我們: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河南省孟津縣南石山村是中外文明的洛陽唐三彩發源地,這里存留著三彩的記憶。洛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團委第七實踐小組來此考察三彩發展。
進入村子,就能看見一排整齊的三彩工廠。工廠里邊正在進行三彩藝術品的制作。師傅熱情迎我們進門參觀,據介紹,成品現在可以線上銷售,顧客從網上選購后便可郵寄發貨,這樣的方式可以很方便地購買到,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三彩。
一排排漂亮農家小院的墻頭、門樓上,昂首怒目的三彩獅子、低頭覓食的三彩馬等隨處可見,仿佛走進了一座三彩陳列館。村子的道路在修整,房屋的墻上繪制有文化長廊。這里正在建設三彩小鎮。走進村子深處,文化氛圍愈發濃厚。隊友們進入藝術館里,觀賞學習,有出土的較為完整的文物,也有精美的仿制品。我們體驗拉胚,上色。從中感受到制作三彩的不易,但其中也有許多樂趣。目前雖還處于開發階段,卻也有許多游客來到這里,參觀三彩藝術館,體驗三彩的制作。
從古色古香的唐風建筑中可以看到三彩文化的魅力,絡繹不絕的游客體現著小鎮發展的勃勃生機,一座古韻古氣,獨居產業活力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鎮正在崛起。我們青年大學生,應該好好學習傳統的工藝,傳承三彩文化,讓三彩藝術更加出彩。
上一篇
下一篇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