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寧25項非遺有望“升級” 傳統技藝入選項目最多,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公示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擬推薦名單。全區共有200個覆蓋面廣、民族特色鮮明的項目上榜。其中,由南寧市申報并入選的項目共有25項。
據悉,自治區文旅廳于2023年5月正式啟動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至2023年3月,自治區文旅廳兩次組織召開評審會,對325個項目進行評審。經評審,共有“武鳴壯族童謠”等200個項目符合申報條件,擬推薦為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10個項目類別。
此次由南寧市申報并入選的項目共有25項,包括民間文學類1項,傳統舞蹈類1項,曲藝類1項,傳統體育、游藝及雜技類1項,傳統技藝類14項,傳統醫藥類6項,民俗類1項。
其中,南寧市入選項目最多的類別是傳統技藝類。不僅有刺激味蕾的酸嘢制作技藝、讓人大快朵頤的馬山黑山羊全羊宴制作技藝,有竹上生花的南寧竹刻制作技藝、制作精美的橫州銅器制作技藝,還有歷史悠久的武鳴壯族岳鼓制作技藝、傳承匠心的南寧古建筑營造技藝。這些傳統技藝貼近民眾生活,更在傳承保護中煥發生機與活力。(南寧晚報 記者陳蕾)
上一篇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在長沙瀏陽,張坊鎮上洪村道官沖非遺生態村正以豐富的體驗項目帶領游客“玩轉”非遺。這是五一期間研學館與篷蒲皮影合作推出的新體驗。據了解,道官沖目前正在建設活字印刷研學館與皮影戲館,以期為游客了解學習傳統文化、非遺生態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近日,在天津舉行的非遺市集上,葉雕技藝非遺傳承人劉學會以時尚創意葉雕作品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粉絲。甚至這些年,他還不斷嘗試,將自己對天津的情懷融入葉雕。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