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記者王彤 通訊員汪張躍報道 新春佳節,廣州白云山上花團錦簇、鳥語花香,桃花、梅花競相盛開,美不勝收,全山彌漫著兔年春節的濃濃年味。元宵來臨,好戲連臺,各類喜鬧元宵活動在山上拉開序幕。
春光融融,草木青翠,白云山桃花澗里簇簇桃花燦然怒放,正是最妙的賞花時節,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拍照打卡。元宵節期間,還舉辦奏響古樂、猜燈謎、古風集市等豐富多彩的元宵活動,與游客共度佳節。
一場別開生面的時裝走秀,一段值得銘記的非遺故事,白云山與廣東十佳服裝設計師、非遺推廣大使墨話牽手,在山頂廣場為游客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非遺推廣大使、墨話傳承人侯曉琳老師將粵繡、粵劇臉譜、廣州市花木棉等嶺南元素以衣為載體來呈現,用白云山作行走文化的大舞臺,讓市民游客徜徉在大自然懷抱里感受時尚魅力,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搖曳的郁金香,悠揚的爵士樂,色彩與聲音多面來襲,云臺花園誼園草坪帶來了現代爵士樂展示。現代樂與花景相融,給市民游客們帶來視覺聽覺的雙重沖擊。讓游客漫游在花海,如走入仙境,隨著清風傳入耳中沁入心中。
醒獅起舞,勢不可擋。2月5日下午,雕塑公園開展“紅色雕塑+嶺南非遺+傳統節日”文化,邀請“南派武術”“梅花樁舞獅”等嶺南非遺傳承人進景區開展非遺展示表演,將非遺文化展示與傳統民俗節慶深度融合,讓參與市民游客深入了解嶺南非遺背后的文化內涵。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