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洛陽是一座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都。近年來,洛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華傳統非遺文化傳承,如何讓“沉睡”的非遺文化走進尋常百姓家也成了政協委員們的熱門話題。
秦愛花
1月5日下午,洛陽市政協第十四屆第一次會議勝利閉幕。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洛陽市同心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研究院院長秦愛花作為文學藝術界的政協委員,持續關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進展。
發起非遺文化公益展示平臺
從事了43年的藝術教育工作,秦愛花為什么愿意將工作之外的閑暇時間都投入到非遺文化的宣傳與推廣中?這要從她于2020年4月發起的“非遺會客廳”說起。
“非遺會客廳”線下展館
“一想到有這么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沉睡在那里,鮮為人知,我就感到非??上?,所以我十分愿意利用我的力量和時間去挖掘這個事情?!彼嬖V記者,“非遺會客廳”以“線上+線下”的方式挖掘非遺傳承人的故事,目前已經選擇了5個合適的線下場地提供給非遺傳承人進行現場的非遺項目展演,也在線上舉辦了“非遺上網”公益課堂,增強非遺傳播的互動性。
秦愛花發起的“非遺會客廳”由洛陽市委統戰部指導,民建洛陽市委主辦,得到了洛陽市文聯、農工黨洛陽市委會、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等的支持,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和推廣,助推洛陽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建設,助力國際文化名城建設。
作為十三朝古都,洛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傳承與創新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此前,洛陽的“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文旅部批復設立,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區內有9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秦愛花也認為這一舉措有利于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
說起河洛鼉鼓、南無拳、河洛大鼓等非遺項目,秦愛花如數家珍。作為洛陽“非遺會客廳”發起人,她一直懷揣著對非遺傳承的熱情。自成立以來,洛陽“非遺會客廳”相繼舉辦公益課堂、非遺展演80余次。她表示,希望利用“非遺會客廳”平臺,讓世界聽見非遺、看見非遺、感知非遺,讓人們愛上非遺,從而為非遺傳承傳播貢獻力量。
打造沉浸式“非遺文化”展示展演新高地
“洛陽是一個非遺大市,目前有一千多項非遺項目,并且每年都在遞增,但是洛陽目前還沒有一個集中展示、展演非遺的場所?!鼻貝刍ㄕJ為,為了讓更多人接觸非遺文化,必須選擇兼具深厚文化背景和知名度的場地作為非遺文化集中展示的交流空間。
秦愛花說,洛陽的上陽宮文化產業園是河南省重點文化旅游項目,也是洛陽市提升洛浦公園品質重點工程和打造盛唐文化綜合傳播平臺重點文化項目,希望充分利用上陽宮遺址的獨特優勢,發揮上陽宮文化的社會效應,把上陽宮文化園打造成為非遺文化集中展示展演的新地標,以此為群眾提供近距離感知非遺文化、沉浸式體驗非遺文化的場所。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有責任、有義務做好非遺傳承,把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的百姓近距離了解非遺、沉浸式體驗非遺,從而更好地熱愛優秀的傳統文化。”秦愛花告訴記者。(董蕾)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