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協委員、龍巖市政協副主席陳曉東。受訪人供圖
人民網福州1月10日電 (林盈、實習生劉娜)福建省非遺資源總量大、門類數量多、分布廣泛,在傳承和保護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導致瀕臨失傳的非遺逐漸增多。如何保護非遺,傳承非遺,傳播非遺?在福建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福建省政協委員、龍巖市政協副主席陳曉東提交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建議》的提案。
陳曉東在提案中指出,近年來,隨著《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等政策法規出臺,福建開展一系列宣傳與交流活動,但在一些方面仍需提升。他舉例說,以龍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情況為參考,發現全市非遺普查共收集各類非遺線索115852條,普查各類非遺項目36295項,已處于瀕臨失傳的主要項目有近200項,占非遺項目總數的5.51‰,占比不低。他認為,市場沖擊、青黃不接、創新不足都是該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一定程度上導致非遺流失嚴重、傳承出現斷層、開發利用缺乏。
對此,陳曉東建議,一是建檔立庫,實現非遺保護數字化。其中需要全面梳理非遺項目,進一步摸清全省非遺項目,做到精、準、細,心中有數。還要搭建非遺保護數字化平臺,實現非遺數據資料共享共通,非遺保護多級聯動。更要強化非遺保護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非遺保護機構,完善相關人員日常管理激勵機制,提升其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推動非遺保護見真見效。
二是多措并舉,實現非遺傳承具體化。其中包括要加大政策支持、資金支持,加強對代表性傳承人的培訓和引導。也要成立志愿者隊伍開展相關活動,進一步形成政府主導、民眾主體、社會參與的良性互動局面,同時融入義務教育,激發青少年的興趣愛好,樹立學習非遺文化的自豪感。
三是“傳”“創”融合,實現非遺傳播現代化。做到推進生產性保護,鼓勵非遺傳承人在保護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與現代文化創意相結合。做到推進多產業融合發展,建議文旅部門大膽嘗試保護性開發,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做到推進產學研融合發展,通過倡導高校設立非遺文化選修課等方式實現非遺文化產學研融合發展。
舉報/反饋
下一篇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長沙瀏陽,張坊鎮上洪村道官沖非遺生態村正以豐富的體驗項目帶領游客“玩轉”非遺。這是五一期間研學館與篷蒲皮影合作推出的新體驗。據了解,道官沖目前正在建設活字印刷研學館與皮影戲館,以期為游客了解學習傳統文化、非遺生態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據了解,此次被授予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崖柏根雕,還有專門的收藏協會名為保定市崖柏收藏協會,該協會于2021年4月份成立,協會的成立使保定市崖柏行業有了專業的協會指導,眾多喜歡崖柏、收藏崖柏的市民也有了專業的知識交流平臺。除此之外,
曹靜怡)日前,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這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如今,金華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區塔石鄉獨特的生態環境,每一道工序嚴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從民間技藝到一項非遺名錄,這項習俗濃縮了千年農耕文明的生存智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