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潮文化回歸的當下,諸多老字號品牌紛紛“出圈”進入年輕人的視野,借力于創新載體探索新的表達方式,面向新世代傳播傳統文化與技藝的魅力,推動代際文化傳承。
近日,中華老字號國貨美妝品牌謝馥春與經典國風游戲作品《江南百景圖》展開了一系列聯動,聯動以《江南百景圖》內的揚州府風貌為基礎,從介紹傳統揚州脂粉技藝出發,通過數字香粉鋪建筑等特色人文建筑、主題香囊等呈現方式,向年輕世代普及謝馥春這一老字號品牌所代表的揚州脂粉技藝和文化特色。
非遺技藝,數字包裝
“天下香料,莫如揚州。”謝馥春的歷史可追溯到1830年。謝馥春的脂粉制作工藝以“鮮花熏染、冰麝定香”為特色,這一特殊工藝已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之傳統技藝類項目。謝馥春也被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名列“全國300家重點保護品牌”。
對非遺技藝的推廣與傳播是本次聯動的核心。早在《江南百景圖》與謝馥春聯動前期線上的互動體驗中,即設定了花農覓芳和學徒小郁造訪江南,之后通過登陸游戲領取香囊、兌換揚州青磚黑瓦風格聯動限定動態數字建筑“香滿瓊樓”這樣的方式,讓年輕用戶在了解非遺文化特色的同時,也對揚州城的古時風貌再次有所感受。
回到線下,基于《江南百景圖》游戲內經典的人物形象IP,謝馥春則采用非遺技藝制作了“吳門四杰主題香包”。
聯動背后,文化傳承
作為極具代表性的國風類主打江南城市營造體驗的游戲作品,《江南百景圖》的江南文化屬性,在持續更新中,得到了豐厚的人文沉淀,積累了大量延展性極強、極具代表性的江南文化元素,這些文化元素可以滿足年輕世代快速感知江南文化韻味的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非遺技藝與老字號品牌同出圈,《江南百景圖》聯動謝馥春成為新樣本,《江南百景圖》每上線一座新城市,制作團隊就會主動尋求與城市經典人文風貌地標或者相關機構展開深度聯動機會,以此引導年輕世代用戶借由城市風貌這一切入口,探尋傳統文化魅力與非遺技藝。比如在松江府,就有和豫園一系列線上和線下的聯動,在徽州府則有對非遺魚燈技藝的傳播等等。
對用戶來說,每一次聯動都變成了一次傳統文化的深度體驗,拓寬了文化視野,而這些在年輕世代圈層及社會大眾層面點燃傳統文化熱情的積極舉措,也給予了制作團隊信心:江南百景圖的文化傳承的功能性得到了增強,越來越多的社會機構認識到了《江南百景圖》作為文化傳承新興載體的價值,進而推動了越來越多的社會機構主動發起聯動。
在《江南百景圖》制作團隊看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城市都是大眾最熟悉的場景與文化沉淀載體。“回到古時的生活場景,體驗古時的民俗百態,讓傳統文化的感知以煙火氣十足的方式實現,讓文化傳承可以更加立體與沉浸,這是《江南百景圖》在文化傳承方面無可比擬的優勢,也會是《江南百景圖》持續做好特色文化傳承的立足點。”(新民晚報記者 孫佳音)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