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項非遺代表項目走進新疆。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主辦的2023“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烏魯木齊市新疆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以“文化的瑰寶 人民的非遺”為主題,邀請對口援疆19省市的193項非遺代表性項目、新疆14地(州、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46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參展。
據了解, 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是連接歐亞的橋梁和紐帶。新疆非遺資源種類多樣、內容豐富,蘊藏著豐厚的文化內涵,記錄了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真實歷史,印證了多元一體中華文化在新疆兼容并蓄、交相輝映的發展脈絡。新疆將以此次非遺展為契機,加強與援疆省市的文化交流,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此次展覽由“序廳”“多彩非遺”“樂舞非遺”“指尖非遺”“云上非遺”“潮趣非遺”及“致趣非遺”7個板塊組成。同時,還舉辦了“對話非遺”“月夜非遺”“寶藏非遺”3項配套活動,以文化沙龍、專場文藝演出、博物館展覽的形式展現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的獨特魅力,增進不同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間的互動交流。
據悉19省市193項非遺項目亮相新疆,此次對口援疆19省市參展非遺代表性項目共193項,其中國家級117項,省級47項;線下151項,線上展出42項。參展代表性傳承人177人,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9人,線下參展136人、線上參展41人。新疆14地(州、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參展非遺代表性項目共146項,其中國家級49項,省級40項。參展傳承人193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0人。(李 偉)
上一篇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在長沙瀏陽,張坊鎮上洪村道官沖非遺生態村正以豐富的體驗項目帶領游客“玩轉”非遺。這是五一期間研學館與篷蒲皮影合作推出的新體驗。據了解,道官沖目前正在建設活字印刷研學館與皮影戲館,以期為游客了解學習傳統文化、非遺生態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