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授牌儀式廣東省文旅廳供圖
中新網中山6月11日電(記者程景偉)6月11日是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中山)暨石岐龍舟文化周啟動儀式當日在廣東省中山市舉行。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現場為廣東省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正式授牌。
民眾參觀肇慶古法造紙工坊麥瑞聰攝
此次啟動儀式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山獨具特色的民間傳統舞蹈——醉龍舞中拉開帷幕。來自廣東梅州的杯花舞、清遠的瑤族長鼓舞、中山的咸水歌悉數亮相,共同演繹嶺南文化豐富多樣、異彩紛呈的魅力。
據了解,廣東省共有18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其中,珠璣巷人南遷傳說、竹板歌、莫家拳、潮州菜烹飪技藝、米粉制作技藝(沙河粉傳統制作技藝)、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等6個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禪宗祖師傳說(六祖傳說)、獅舞(上川黃連勝醒獅舞)、蔡李佛拳(廣州北勝蔡李佛拳)等12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截至目前,廣東省共有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4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65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16項。
中山咸水歌亮相廣東主會場(中山)廣東省文旅廳供圖
本次活動為期四天,以非遺項目表演、非遺購物節、非遺墟市、代表性項目圖片展等多種形式,展示廣東省非遺魅力。廣東省非遺墟市在中山孫文西路步行街同步開市,共有80家非遺商家參展,結合非遺購物直播,線上線下面向民眾、連接市場,讓非遺看得見、嘗得到、可帶走。
2022年廣東省“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也在啟動儀式上發布。此外,廣東全省各地也同步相關活動,其中,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肇慶主會場(四會)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民眾紛紛體驗古法造紙和活字印刷非遺技藝。(完)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長沙瀏陽,張坊鎮上洪村道官沖非遺生態村正以豐富的體驗項目帶領游客“玩轉”非遺。這是五一期間研學館與篷蒲皮影合作推出的新體驗。據了解,道官沖目前正在建設活字印刷研學館與皮影戲館,以期為游客了解學習傳統文化、非遺生態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據了解,此次被授予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崖柏根雕,還有專門的收藏協會名為保定市崖柏收藏協會,該協會于2021年4月份成立,協會的成立使保定市崖柏行業有了專業的協會指導,眾多喜歡崖柏、收藏崖柏的市民也有了專業的知識交流平臺。除此之外,
曹靜怡)日前,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這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如今,金華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區塔石鄉獨特的生態環境,每一道工序嚴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從民間技藝到一項非遺名錄,這項習俗濃縮了千年農耕文明的生存智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