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取得了長足進展。曾經處于邊緣地位、面臨瀕危窘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多角度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在親近年輕人的同時,也深深影響著時代美感的塑造。如今,非遺正以年輕態引領著新國潮,成為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022年北京冬奧村“文化中國”北京非遺展示區一角
01
賦能
以新靈感助推新創作
我國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其中北京就有逾1.2萬項,它們組成巨大的文化寶庫,為當代藝術創作、文旅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提供靈感源泉和內容支撐。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雪容融”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北京宮燈為設計原型,“唐花飛雪”頒獎禮服上點綴著北京非遺技藝絨花,開幕式小演員的虎頭衣從北京剪紙大師申沛農的作品獲得靈感,以二十四節氣為靈感展開的開閉幕式創意,向世界展現中華傳統文化之美,令世界驚艷。
環球度假區地鐵站出口“北京有禮”店里的老字號商品
深受追捧
在國際盛事中璀璨綻放,是非遺滋養藝術創作的集中爆發和體現,而在日常生活中,非遺也在不斷提供靈感碰撞,激發新創作,引起年輕人共鳴。9月14日,著名網絡游戲《CS:GO》(反恐精英)上線最新音樂盒《花臉》。《CS:GO》是北京文化產業名企完美世界代理的一款全球游戲,而《花臉》是以國家級非遺項目秦腔為基礎創作的五周年主題戰歌,由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趙楊武與搖滾歌手共同演繹。上線后,全球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逾4000萬用戶,第一次聽到了中國聲音的音樂盒。短短一個月,這首歌已在網易云音樂登上3個榜單,在B站和抖音分別登上實時熱搜第1和第2的位置。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完美世界電競與平臺業務總裁顧黎明介紹,截至目前,各視頻平臺上還涌現出數千條玩家對這首秦腔作品的二次創作內容。有人開玩笑說,它拉近了年輕人和老一輩之間的關系,實現了“隔代親”。
秦腔演繹的《花臉》成為網游音樂盒
今年谷雨時節,北京麗晶酒店邀請北京扎燕風箏技藝的傳承人楊利平,以“蛺蝶尋芳”風箏為靈感,推出了“故宮以東 致敬大師”下午茶;本土繪本藝術家熊亮,將神話傳說的神獸具象化,正在打造本土形象體系的兒童樂園。
每年的全球吉慶生肖設計大賽、完美世界文創校園設計大賽等,都有不少根植傳統的創意思維作品涌現。從非遺中獲得靈感,正成為新國潮的顯著特點。傳說故事、紋樣符號、色彩工藝等,不斷滋養著年輕人的新表達。
02
拓展
以新產品響應新市場
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每年展開的“北京禮物”評選中,非遺元素商品都占據重要位置。精致者,如花絲鑲嵌工藝制作而成的《繁花》手包,將“燕京八絕”中的花絲鑲嵌和京繡發揮到了極致;高端者,如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國宴用瓷的同款產品敦煌·青金系列,花葉相合展現對立而統一的東方之美;童趣者,如戲曲動漫中國手工盒,每個盒子普及一折著名京劇選段,包含同名原創繪本加京劇場景材料包,孩子們在動手制作之中,領略國粹的魅力。
在連續三年舉辦的非遺購物節上,荔枝cue六必居醬油、內聯升聯名潮流品牌BAPE的千層底布鞋等老字號的新品,搭載京東、抖音、北京時間等互聯網平臺強力推出,深受消費者歡迎。
北京琺瑯廠將琺瑯工藝與琉璃工藝相結合,
創作的冬奧五環琺瑯尊
不同非遺技藝的組合,也增加了產品的表現力、豐富了產品樣態。冬奧會期間引起收藏圈廣泛關注的“冬奧五環琺瑯尊”,就是采用國家非遺景泰藍、琉璃和鏨刻三大非遺技藝制作而成。“如果僅使用琺瑯工藝,就難以表現冰雪質感,現在以琉璃為耳,晶瑩剔透,大大增強了作品表現力。”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鐘連盛介紹。
脫胎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產品正在滋養著人們的現代生活,正是近年來非遺傳承保護取得長足進展的力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僅對非遺項目的歷史、現狀如數家珍,也成為當代非遺作品的收藏群體,使得非遺逐步走向良性循環發展的道路。
同仁堂咖啡
03
破圈
以新場景創造新時尚
以往非遺傳承與保護著力在技藝、產品本身,而近年來,完整生活態的營造正成為非遺傳承乃至傳統文化傳承的共識。非遺+新消費場景,正在刷新時尚。
今年8月,中華老字號內聯升在總店大樓二層開設了“大內·宮保”咖啡店。品“大內·宮保”的京味冷萃、憑欄俯瞰大柵欄,一時成為社交平臺上的新風潮。“咖啡店開業至今,到店的年輕人比以往多了一倍。”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旭介紹,這是內聯升布局國潮生活的重要一環。同仁堂知嘛健康咖啡&養生店同樣以創新場景親近年輕人。京、滬、杭、蓉四城已開設該品牌11家門店,其枸杞拿鐵、陳皮拿鐵、熬夜水等多款草本咖啡、飲品,成為許多年輕人“朋克養生”的必選項。
古老的昆曲、古琴也通過新場景引領時尚。在郎園Vintage虞社演藝空間,無論是一年一次的“一人一出獨角戲”系列演出,還是北昆名家演唱會,抑或線上昆曲battle大賽,都能在年輕觀眾中掀起觀演熱潮。在觿堂文化產業園區的牽線下,古琴演奏與當代雕塑展攜手亮相太廟,營造跨越時空的對話……
破圈發展的非遺,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而保護,而是讓非遺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更加自然地出現在當代人的生活中,成為年輕人成長記憶的一部分,將文化血脈延續下去。
來源|北京日報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章、視頻版權屬于原作者。部分文章、視頻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系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立即處理刪除。】轉載請注明:元浦聊雙奧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的老手藝、老故事,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走進生活。不僅有本地的非遺技藝,還會與新媒體和AI等前沿科技結合。正如楊老師所說,每一項非遺都是活態的。這些非遺的的背后,站著一群堅守的人,也等著一群遇見的人。今天的《下一站,青年路》就到這里了,你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