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45項)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62項)公布,其中我州9個項目入選云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9個項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據悉,西雙版納州傣族民間敘事長詩《巴塔麻嘎捧尚羅》《千瓣蓮花》《蘭嘎西賀》、景洪市基諾族傳統音樂《基諾族民歌(啥高)》《基諾族竹筒樂》(奇科·布姑)、西雙版納州傣族傳統技藝《竹樓營造技藝》《龍舟制作技藝》以及勐海縣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頗族等民族傳統技藝《雞肉烹制技藝》(勐海烤雞制作技藝)、西雙版納州傣族、布朗族民俗《蘇瑪禮俗》入選云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西雙版納州哈尼族傳統音樂《哈尼族民歌》、傣族傳統舞蹈《傣族孔雀舞》、勐海縣布朗族傳統舞蹈《象腳鼓舞》(布朗族象腳鼓舞)、西雙版納州傣族傳統技藝《銀飾鍛制技藝》(西雙版納傣族銀飾鍛制技藝)、景洪市傣族傳統技藝《紅糖制作技藝》(傣族傳統手工紅糖制作技藝)及西雙版納州漢族、彝族、傣族、回族傳統技藝《普洱茶制作技藝》(古六大茶山貢茶制作技藝)、西雙版納州傣族傳統醫藥《傣醫藥》(包藥療法、拖擦療法)、《傣醫藥》(四塔藥膳湯)、西雙版納州傣族民俗《傣族服飾》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記者 羅桂華)
【來源:西雙版納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發至郵箱newmedia@xxcb.cn,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內容咨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舉報/反饋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在長沙瀏陽,張坊鎮上洪村道官沖非遺生態村正以豐富的體驗項目帶領游客“玩轉”非遺。這是五一期間研學館與篷蒲皮影合作推出的新體驗。據了解,道官沖目前正在建設活字印刷研學館與皮影戲館,以期為游客了解學習傳統文化、非遺生態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據了解,此次被授予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崖柏根雕,還有專門的收藏協會名為保定市崖柏收藏協會,該協會于2021年4月份成立,協會的成立使保定市崖柏行業有了專業的協會指導,眾多喜歡崖柏、收藏崖柏的市民也有了專業的知識交流平臺。除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