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用鏡頭展示云南非遺的精彩。4月16日,“OPPO非凡記憶·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大賽”系列活動在云南昆明啟動,活動將持續至2023年1月。
本次活動由中國民俗攝影協會、中國鄉土藝術協會、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云南省美術館、云南省民俗攝影協會、云南OPPO等共同舉辦。大賽活動投稿時間為2022年4月至11月30日,大賽將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舉辦優秀作品展,2023年1月舉辦大賽作品展。投稿平臺為米拍APP和彩龍社區。
此次活動全面征集反映云南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體育游藝與競技、傳統戲劇、曲藝、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攝影(相機、手機攝影)和短視頻作品。活動旨在用影像傳遞感動與行動,通過影像大賽,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關注、傳播、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中來。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副會長朱寶昆表示,通過拍攝、記錄和宣傳,能夠讓更多人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非遺,展示非遺的價值與魅力,展示非遺傳承人的匠心堅守與獨特風采。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尹家玉則表示,借助現代影像技術手段,對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表現形式加以記錄、整理、存檔,并用以宣傳、弘揚,跨時空地傳遞其文化信息,使之作為人類文化記憶代代相傳,也是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項重要措施。
據了解,截至目前,云南共有傣族剪紙、格薩(斯)爾2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541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25名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419名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有大理、迪慶2個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85個省級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
作者:肖依群 楊國勤
責編:勾曉慶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近日,在天津舉行的非遺市集上,葉雕技藝非遺傳承人劉學會以時尚創意葉雕作品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粉絲。甚至這些年,他還不斷嘗試,將自己對天津的情懷融入葉雕。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各商圈紛紛推出非遺潮玩集市今年春節,非遺潮玩集市在重慶各大商圈可謂是遍地開花,消費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重慶各大景區、商圈的非遺傳統表演已不下百場,打卡非遺年俗已然成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