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里共歡樂 “平”安幸福年。1月19日,浙江省非遺春晚在臨平區丁山河村“幸福的院子”舉辦,村民游客們圍爐而坐,品嘗老底子傳統年夜飯,觀看非遺特色節目展演,共享濃濃“浙里”年味。
活動現場
隨著五谷豐登、粢毛肉圓、紅燒羊肉、吉祥春卷、八寶飯等一道道非遺美食上桌,“薪傳好時光·浙里幸福年”浙江省非遺春晚暨非遺過大年活動正式啟動。從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清水絲綿制作技藝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到“擲燭騰空穩,推球滾地輕”的臨平滾燈表演,從以說學逗唱為主的小鑼書演繹到傳統茶食糕點的品嘗等,無一不讓人感嘆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
糕點制作技藝
活動現場,非遺集市則進一步促進 “浙里”消費。列入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王元興特色菜點烹飪技藝攜八大碗特色菜品前來助力;老底子的土灶紅燒羊肉、法根糕點等美食點心的傳承人現場展現非遺技藝;大紅燈籠、精美窗花、迎新春聯、精選臘味、手削藕粉、傳統茶食等年味好貨共待市民前來采購……
幸福的院子
作為2023年浙江省“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系列活動之一,浙江省非遺春晚的舉辦地“幸福的院子”也頗具特色。自2021年建設完成以來,“幸福的院子”通過老手藝人帶新手藝人的方式,使得每個人的老行當有了用武之地,也讓手藝得以傳承。目前這里已經集結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清水絲綿制作技藝,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運河船民習俗,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統茶食制作技藝、米塑制作技藝,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月餅制作技藝、灰鴨蛋腌制技藝,運河沿線代表性民俗生產活動老虎灶打年糕、土灶撘鍋糍等30多種非遺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臨平還積極邀請俞彩根等10余位省、市、區級非遺傳承人入駐臨品書坊、臨品驛站開設非遺傳承故事會、非遺技藝體驗、非遺作品展覽等活動,更好地連接非遺和現代生活,讓非遺走進人民群眾,賦能鄉村文化發展。
非遺年味好貨
據悉,浙江各地的非遺年俗活動正火熱展開,全省各地的人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品嘗非遺美食、體驗非遺技藝、欣賞非遺展演。除了線下活動,浙江“非遺在線”數字應用也將在新的一年通過數智決策、集成評估、非遺Go云體驗應用等內容,更好地發揮浙江非遺的優勢,助推浙江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
舉報/反饋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曹靜怡)日前,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這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如今,金華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區塔石鄉獨特的生態環境,每一道工序嚴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從民間技藝到一項非遺名錄,這項習俗濃縮了千年農耕文明的生存智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