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展圣潔)近日,“京韻·婺風——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北交流展”在國家大劇院藝術館(西廳)開幕。本次展覽薈萃北京、浙江金華兩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項目30余個,220余件展品展現南北非遺之美、非遺精品之韻和大國工匠之精神。
國家大劇院,觀眾在欣賞一件巨大的景泰藍。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展覽分“傳世典藏 再現宮廷技藝”“婺風遺韻 宋韻千年重現”“歸去來兮 南北和合交融”三大板塊,從南至北、由古至今講述南北非遺故事。
“展覽包括陶冶燒造、五金鏨鍛、雕鐫塑作、織染紉繡等傳統工藝,希望給觀眾奉上別樣的傳統文化大餐。此外,春節期間還準備了非遺手工體驗,歡迎大家前來參觀體驗。”展覽策展人李媛媛說。
北京參展代表、景泰藍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鐘連盛表示,這次帶來9件精品參展,包括2件國禮以及7件傳統與當代創新的作品。“我們將在農歷大年初五舉辦兩場非遺體驗活動,非遺技師們將帶著工具來現場制作景泰藍,觀眾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國家級非遺技藝的玄妙。”
展出的國家級非遺劇裝戲具制作技藝的宮裝(梅派)。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北京在博物館建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提出,打造布局合理、展陳豐富、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截至目前,北京擁有備案博物館215座,位居全國之首,成為全世界博物館資源最多的城市之一。
本次展覽上,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北京金漆鑲嵌藝術博物館、北京龍順成京作非遺博物館、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一個個老物件述說歷史歲月、一件件明清家具見證昔日繁榮。
展出的國家級非遺東陽木雕作品《八駿圖臺屏》。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北京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哈駿表示,展覽將喚醒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記憶,在欣賞非遺之美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為首都春節文化活動增光添彩,助力北京博物館之城的建設。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16日,主辦方將組織開展豐富的非遺體驗、線上線下講座等活動,觀眾可通過關注國家大劇院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平臺了解更多信息。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軍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10月12日上午,“非遺”糖畫制作活動走進了相山區爾雅幼兒園,帶領小朋友們沉浸式體驗糖畫的樂趣及其所蘊含的文化魅力。老師向小朋友們介紹了糖畫的歷史和獨特的魅力。在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糖畫作品后,小朋友們紛紛躍躍欲試,開始親身參與糖畫的制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