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宣化發布)
原標題: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 | 張家口市“非遺過大年”年貨節紅火開市
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
張家口市“非遺過大年”年貨節紅火開市
1月12日上午,“大好河山張家口 神京屏翰宣化府”張家口市“非遺過大年”年貨節主題活動在有著400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朝陽樓前開幕。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二級調研員張佃山,區政府黨組副書記孫輝亮出席。
年貨節上,挎鼓、晉劇熱鬧開場。朝陽樓烹飪技藝、北馬布老虎制作技藝、皇上皇盤鷹風箏、刀歌葫蘆烙畫、程氏面塑、蔚縣青砂器、八大碗、豆腐干制作技藝、沙城老窖酒釀造技藝、北宗黃酒釀造技藝萬全釜肉制作技藝、化稍營驢肉制作技藝……溫情的家鄉味最撫人心。不少市民在這里邊看、邊逛、邊選,不一會兒就滿載而歸。
本次活動由張家口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宣化區委、區政府主辦,宣化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張家口市群眾藝術館(張家口市非遺保護中心)、張家口市展覽館、宣化吉龍集團公司、宣化區融媒體中心、宣化區文化館(宣化區非遺保護中心)具體承辦。
宣化區文化館館長林小梅介紹,為期三天的“非遺里的年味”主題年貨市集,集中展示非遺項目20余項,包括精選地方特色鮮明、年味濃郁、健康環保、市場歡迎的年貨產品,為廣大群眾獻上了一場非遺年味盛宴。同時,我們還精心布置現場氛圍,突出沉浸式體驗、打卡式購物,讓大家在春節前夕可以賞非遺、購非遺、品非遺,充分感受家鄉的味道、年俗的味道、文化的味道,營造出歡樂、祥和、喜慶的中國春節年俗文化氛圍。
在外地念大學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年貨節上的表演很有地方特色,非遺技藝也讓我大開眼界。一圈逛下來才發現原來家鄉還有這么多寶藏好物,不知不覺中我就在買買買中把非遺帶回家,希望家人多沾福氣、大展宏‘兔’。等到開學,我還會把特產帶給同學,讓他們也了解宣化,了解張家口。”
記者:杜宏錦
編輯:石麗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