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陸遙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播,近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館)舉辦2022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季”體驗活動,通過打造線上H5平臺,整合優質非遺教學資源,為用戶提供非遺課程直播、非遺課件傳習等豐富的非遺教學信息和資源,滿足大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需求。
2022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季”線上H5展示平臺包含“跟著大師學非遺”和“課件”兩大板塊。
“跟著大師學非遺”板塊圍繞近期代表性傳承人開展的非遺網絡授課活動,為用戶提供授課預告和收看入口,11月22日至11月24日,每天早上9點各開設一場非遺課程直播,邀請了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潘興祥、西湖龍井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樊生華、余杭紙傘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劉偉學直播授課,分別講述紹興黃酒的“前世今生”、西湖龍井的炒制要點、余杭紙傘的獨特工藝,給用戶帶來更專業的課程體驗,三場直播總計觀看量達156.15萬人次,每場直播均提供回放,可反復觀看學習。
“課件”板塊集中展示全省豐富的非遺傳習課件,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選擇性觀看刺繡、剪紙等非遺技藝教程,足不出戶,學遍浙江非遺。
本次“傳承季”活動將持續至12月7日,將進一步豐富優質非遺教學資源,促進非遺更好融入國民素質教育,滿足全齡段的非遺學習需求,啟蒙非遺愛好者對非遺知識的了解、掌握基本非遺技藝,從而達到人人都是非遺傳承者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非遺可見度,擴大非遺影響力。
舉報/反饋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曹靜怡)日前,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這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如今,金華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區塔石鄉獨特的生態環境,每一道工序嚴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從民間技藝到一項非遺名錄,這項習俗濃縮了千年農耕文明的生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