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長方形紅紙對折,再從上至下分成三等份。第一格撕出一個尖尖的長耳朵,第二格撕出一張大圓臉,第三個撕一個數字“3”當作蝴蝶結……將紅紙打開,一只可愛的齙牙兔“跳”了出來。不用剪刀,也不用提前繪制線稿,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海派撕紙代表性傳承人華興富用一雙巧手迎接葵卯新春。
圖說:華興富撕紙作品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華興富今年77歲,連續20年,每年春節前夕,他都會創作出一系列生肖撕紙作品。今年,可愛的小兔子們有的手持燈籠賀歲,有的唱著上海童謠,有的變身宇航員遙望星河,有的依偎銀蛇寄托民間傳說中“蛇盤兔,馬上富”的美好心愿。
圖說:新劍幼兒園孩子作品更令華興富欣慰的是,如今,有一群年輕人在他的帶領下,開始走進并喜歡傳統藝術的世界。就在上月,他帶領長寧區新劍幼兒園全體教職工集體創作的《玉兔蹦蹦跳,快樂幸福到》五米長卷完工了,134只毛茸茸的萌兔躍然紙上。與此同時,孩子們也和爸爸媽媽們一起以兔年新春為主題創作了撕紙作品。新劍幼兒園是長寧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示范學校,18年來,華興富作為該校撕紙藝術指導老師除了每年指導生肖長卷撕紙創作之外,還帶領幼兒園的年輕核心教師組成撕紙傳承課研小組,展開幼兒靈動撕紙研討活動,并培養了以市級非遺第二代撕紙傳承人時佩蓉老師為骨干的幼兒教師隊伍,將非遺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間。
圖說:家長原創作品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而今年的春節,我特意“尋找”著非遺蹤跡,與它快快地見面,看看它到底長啥樣。大年三十的春晚上,當李子柒小姐姐穿著璀璨的非遺服裝登上舞臺時,我睜大了眼睛驚嘆不已。我看到攤位旁的介紹,原來剪紙也是“非遺”的一種,它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10月12日上午,“非遺”糖畫制作活動走進了相山區爾雅幼兒園,帶領小朋友們沉浸式體驗糖畫的樂趣及其所蘊含的文化魅力。老師向小朋友們介紹了糖畫的歷史和獨特的魅力。在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糖畫作品后,小朋友們紛紛躍躍欲試,開始親身參與糖畫的制作過程。
孔府金石篆刻、曲阜楷木雕刻、魯繡、萊蕪錫雕、淄博琉璃……9月27日,在曲阜尼山講堂,2024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山東手造展的展區熱鬧非凡,琳瑯滿目的非遺手造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嘉賓的目光。
起承文化認為,保護中華傳統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發展,通過藝術探索與創新,尋找傳統文化與當下生活的連接點;通過社會廣泛參與,實現文化保護的社會性;探索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徑,讓中國傳統手工藝術發揚光大。
為了更好的了解“非遺”文化,弘揚和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濟南市歷下區甸柳中心幼兒園舉辦“多彩非遺·童心啟夢”為主題的非遺傳承慶六一主題活動,邀請幼兒及家長來園,在生命與文化的雙重暖意中,秉持中國基因,感受歷史的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