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蘇州姑蘇區非遺保護聯合會正式成立,并發布LOGO標識,該聯合會將為轄區非遺項目傳承人提供創意設計、互動交流、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服務。今后,姑蘇區非遺保護聯合會將深挖姑蘇非遺文化內涵,加強非遺品牌建設、創新非遺保護傳承機制、強力推進非遺文創研發工作。
作為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姑蘇區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區位文化優勢,相繼出臺了《姑蘇區瀕危非遺項目保護辦法》、《姑蘇區非遺項目評審與管理辦法(修訂稿)》、《姑蘇區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保護管理辦法(修訂稿)》《姑蘇區非遺文化人才培育實施意見(試行)》等文件,加強對非遺項目及傳承人的保護和發展。
目前,姑蘇區非遺項目共100項,其中人類非遺代表作1項,國家級非遺2項,省級非遺8項,市級非遺19項,區級非遺70項。2021年5月,姑蘇區正式啟動非遺聯合會申報工作。該聯合會是公益性社會團體,設理事會,已吸納72名非遺從業人員,分為傳統手工技藝、傳統中醫藥、傳統餐飲制作、傳統體育與競技、傳統織造服飾、傳統藝術表演、非遺文創七個組別,并邀請專家顧問10名,共同為姑蘇區非遺保護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同時,成立大會上,姑蘇區非遺聯合會LOGO也正式亮相。該LOGO圖案以姑蘇非遺項目盤扣為外形,內里以紅邊框、黃花窗、綠結繩為基礎;圖案四瓣為蘇式花窗的形狀,四瓣花用黃色,代表了蘇州市花桂花,以三原色為主可以調配出來各種顏色,代表了姑蘇非遺三顏色,寓意包含各種工藝門類。值得一提的是,姑蘇區非遺聯合會對該LOGO的使用進行了版權申請,所有會員必須依法使用。
在非遺保護過程中,姑蘇區始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總方針,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持續擦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金字招牌,助力“一中心、兩高地、一典范”建設。
通訊員 楊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周曉青
校對 王菲
來源:紫牛新聞
近日,在天津舉行的非遺市集上,葉雕技藝非遺傳承人劉學會以時尚創意葉雕作品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粉絲。甚至這些年,他還不斷嘗試,將自己對天津的情懷融入葉雕。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據了解,此次被授予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崖柏根雕,還有專門的收藏協會名為保定市崖柏收藏協會,該協會于2021年4月份成立,協會的成立使保定市崖柏行業有了專業的協會指導,眾多喜歡崖柏、收藏崖柏的市民也有了專業的知識交流平臺。除此之外,
曹靜怡)日前,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這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如今,金華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區塔石鄉獨特的生態環境,每一道工序嚴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從民間技藝到一項非遺名錄,這項習俗濃縮了千年農耕文明的生存智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