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八朝古都開封游玩,有一多半的時間均是在了解它的歷史以及它的文化。在龍亭景區的東門對面就有著一家開封文化客廳,這里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客廳,而是在這里可以見到屬于開封的文化記憶,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開封的內涵。
一進大門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扇大木門坐落在正中央,門寬高度大約有4米左右,門上貼則是著名的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聽了工作人員講解后才知道這是一個4品官員的大門,并且還是一個武官。
在開封自然會有各種各樣的清明上河圖,這塊玻璃內罩著的就是一幅剪紙版的,整個清明上河圖采用一張完整紙張制作,并且是1:1的比例,畫中每一個人物的神態都與原圖沒有區別。
在前往二樓的臺階兩側有一對雞爪樓,采用的是榫卯結構,整個建筑沒有用到一根鐵釘。雖然現在很多木工依然會使用,但因為鐵釘的方便已經很多會用來制作如此復雜的物件了。
三樓則是開封文化客廳最有意義的地方,在這里有多家工作室。在木版年畫工作室,游客可以親自體驗年畫的制作過程和技巧,在提升了對木版年畫了解的同時,又增加了趣味性。
作為北宋皇城,官磁自然是工作的一部分,并且北宋官磁還是唯一一個被皇帝壟斷的瓷器種類。雖然在現場沒有見到官磁的制作公益,但是在一個小桌子上卻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官磁作品。
汴繡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前的這位女士這是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每天都會在工作室內進行繡制,用她的話說太傷眼睛了,干澀是經常有的情況,但是遺產卻不能丟失。
大家都知道北宋可以說是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所以皇帝喝的貢茶也大有講究。據說當時因為南方的茶葉無法及時的運送到宮中,索性就在福建進行了種植,并且茶需要進行提煉其精華。
總之開封文化客廳就是一座學習知識的殿堂,不僅在裝修方面古色古香,人文價值上也有總要意義。文化客廳對所有人免費開放,只要記得帶上自己有效身份證件即可。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