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四川是非遺大省,擁有8000多處非遺資源。天府之國孕育了無數千古傳承、魅力無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四川擁有以7項世界級、153項國家級、611項省級、6900余項市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為主體的非遺名錄體系。這些璀璨瑰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聯結民族情感的重要基礎。
發布《四川省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倡議書》
為全面展示天府之國燦爛豐富的非遺資源,系統展現巴蜀大地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四川省旅游宣傳促進中心承辦的“天府根脈——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暨四川省黃河流域非遺展”拉開了帷幕。7月9日,展覽開幕儀式在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以下簡稱“非遺館”)舉行。
在開幕儀式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趙紅川介紹了四川省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取得的成果。活動共組織開展206項非遺展示展銷、傳承傳播系列活動,共涉及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53項。趙紅川表示,未來將著力推動非遺保護成果全民共享。在四川非遺未來的發展中,將聚集傳統節日和非遺民俗活動資源,創新非遺保護傳承場景,以文促旅激活文旅市場,同時培育“線上非遺”“云游非遺”新業態,為文旅市場增加新供給,用豐富的非遺網絡宣傳產品,為全社會共同參與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觀眾在展廳仔細查看展品
成都漆藝作品
開幕儀式上,省非遺保護中心、省非遺保護協會、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松潘縣、石渠縣共同發布了《四川省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倡議書》。
“天府根脈——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通過實物展示與活態展演、現場傳承與網絡傳播相結合的創新形式,集中展示了四川省非遺保護傳承創新成果。這也是省非遺館(省非遺中心)常態化進行非遺展覽、活態化開展非遺傳承的重大事件。
正式開幕的展覽設置了“百年千技、守正創新、非遺生活”3個單元,精選21個市(州)150余項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近2000件非遺代表性作品,邀請70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開展活態傳承,領略天府非遺絕技驚艷天下的傳奇技藝、非遺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以及特色鮮明、魅力無限的民族風情。
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國家級傳承人楊華珍作品《牡丹屏風》
封面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蜀錦,成都漆藝,銀花絲,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唐昌布鞋制作技藝、夾江年畫等項目的非遺傳承人均在展廳為觀眾講述技藝與故事。無論是白發老人還是學子孩童,都仔細地聆聽講述。
四川省黃河流域內多民族在悠久的歷史歲月中交流交融、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構成了黃河的綠色生態源頭、藏羌文化源流和長征精神源泉,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要的黃河文化承載區。四川省黃河流域非遺展以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松潘縣、石渠縣為核心,集中展示流域內10大門類60余個非遺項目、200余件展品,50余名傳承人現場展示民族特色非遺項目。展覽充分展現藏、羌、回、漢等各民族和諧共生、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展示四川省黃河流域非遺保護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厚根基。
天府旅游美食薈
展覽還首次推出線上“四川非遺詞典”,充分展示每個非遺項目的知識體系、歷史淵源、傳承故事、技藝特點等,體現非遺展覽的普及性、可看性和知識性。
展覽現場,“天府旅游美食薈”活動也正式與觀眾見面。7月9日至10日,觀眾可現場領略天府美食的“料之奇”“技之巧”“味之美”“傳之廣”,品嘗體驗來自全省各地的獨特美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在長沙瀏陽,張坊鎮上洪村道官沖非遺生態村正以豐富的體驗項目帶領游客“玩轉”非遺。這是五一期間研學館與篷蒲皮影合作推出的新體驗。據了解,道官沖目前正在建設活字印刷研學館與皮影戲館,以期為游客了解學習傳統文化、非遺生態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據了解,此次被授予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崖柏根雕,還有專門的收藏協會名為保定市崖柏收藏協會,該協會于2021年4月份成立,協會的成立使保定市崖柏行業有了專業的協會指導,眾多喜歡崖柏、收藏崖柏的市民也有了專業的知識交流平臺。除此之外,
曹靜怡)日前,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這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如今,金華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區塔石鄉獨特的生態環境,每一道工序嚴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從民間技藝到一項非遺名錄,這項習俗濃縮了千年農耕文明的生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