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 | 龍鳳樂器成為揚州市首批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
每年6月份第二個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非遺宣傳展示活動以“云游非遺·影像展”“非遺購物節”兩大品牌活動為主。6月10日,“揚州夏日 非遺相伴”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揚州市宣傳展示暨“水韻江蘇?非遺購物節”揚州分會場活動在三灣大運河非遺文化園舉行。活動由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揚州運河文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主辦。現場為揚州市首批12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授牌。
很榮幸,龍鳳樂器的生產基地揚州市邗江天籟樂器廠再次斬獲殊榮,在經過專家評審、實地考察、評審委員會審議等程序后,脫穎而出,成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眾所周知,揚州的非遺實在太多,漆器、玉雕、雕版印刷……能從這些有實力的非遺生產企業中勝出,這是所有龍鳳人共同努力的成果。龍鳳人一直不忘初心,堅守匠心,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古箏、古琴非遺產品的研制、創新中,榮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其中更有多項發明填補行業空白。同時,龍鳳人在古箏、古琴的普及推廣中更是身體力行,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舉辦少兒古箏邀請賽,90年代初開始舉辦師資培訓,并陸續舉辦音樂會、展覽,自籌資金建立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這是國內首家琴箏博物館,彌補了琴箏發展史上的缺憾。為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生產性保護,龍鳳樂器推出了琴箏藝術館整套文物樂器復制業務,先后為無錫中國音樂博物館,廈門博物館等,復制文物樂器數十件,得到好評。
龍鳳樂器總經理田泉先生受邀演奏古琴曲
今天,我們獲得這份榮譽,實至名歸!但這也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龍鳳人將堅持質量放首位,誠實守信,熱心為習箏者提供優質服務。我們熱誠歡迎海內外專家、老師、知音、同道光臨賜教。
相關鏈接: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源自文化遺產日,從2006年起設立。2016年9月,國務院批復住房城鄉建設部,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戰略遠見。目的是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