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擴大非遺傳承人的視野,加強青少年兒童對非遺的認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8月17日,浙江武義的大小傳承人們懷揣著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共同前往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文化之旅。在浙江省級文化特派員石小倩的帶領講解下,武義縣的大小傳承人們參觀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各個展區,深入了解了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豐碩成果。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是中國首座大型區域綜合性非遺館,是展示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窗口,收藏和展示了全省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作品。武義縣的大小傳承人們在這里欣賞傳統手工藝、民間藝術、傳統戲劇等非遺項目的實物展示,還通過多媒體互動體驗、現場沉浸式體驗等形式,直觀感受非遺的獨特韻味。
參觀過程中,小傳承人們被浙江省非遺館內豐富的展覽內容所吸引。從震撼的綠眉毛海船到經典的古戲臺,從精美的細紋刻紙到光彩炫目的首飾龍,每一件非遺展品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傳承人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參觀,他們對非遺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傳承和發揚這些寶貴文化遺產的決心。令傳承人們格外激動的是,浙江京昆藝術中心(昆劇團)在浙江省非遺館上演的風華萬代——昆劇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特別深受歡迎。昆劇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傳承人們沉醉在昆劇《南柯記·瑤臺》《寶劍記·夜奔》等經典折子戲的劇情里,演員們精湛的表演和對角色的深刻詮釋,也讓在場觀眾為之動容。現場觀看演出的傳承人群中,還有不少與昆曲有著很深的淵源。
“能在省非遺館看到這么專業精彩的演出,實在太激動了,我從當地的昆劇團出來后一直擔任藝校老師,這次出來也學習到了很多,我們會將省里的所見所聞帶回武義,加強對藝校學生的培養,讓我們武義昆曲的保護傳承工作向省里看齊。”武義昆曲傳承人范仙蘭說。武義縣文化館館長金東亮表示:“非遺的傳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希望能夠激發年輕一代對非遺的興趣,讓他們成為非遺傳承的新生力量。同時,也希望非遺傳承人能夠通過交流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藝,讓我們的非遺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浙江省非遺館供稿)
南京夫子廟作為中國四大文廟之一,不僅是歷史文化勝地,更是美食愛好者的天堂。這里匯聚了金陵小吃的精華,從百年老字號到街頭巷尾的煙火氣,每一口都是南京人味蕾的記憶。夫子廟美食中藏著連老南京都可能忽略的彩蛋——狀元豆。近年來,夫子廟的美食地圖不斷
一縷清香、一匹藍布、一張紅紙……在距離長沙市區僅一小時車程的寧鄉市大成橋鎮,匯聚著溈山制香、植物染豆花布和非遺剪紙三種非遺體驗。該鎮以農文旅結合的創新方式吸引八方來客,成為鄉村旅游的新名片。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而今年的春節,我特意“尋找”著非遺蹤跡,與它快快地見面,看看它到底長啥樣。大年三十的春晚上,當李子柒小姐姐穿著璀璨的非遺服裝登上舞臺時,我睜大了眼睛驚嘆不已。我看到攤位旁的介紹,原來剪紙也是“非遺”的一種,它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