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古琴、聽揚劇、品美食、賞非遺……6月24日晚,“揚州·好運集”非遺主題夜市在虹橋坊和明月湖同步開市,近百個文旅集市攤位隨著夜色拉開帷幕,60個非遺攤位,10余個手工文創攤位以及20個汽車后備廂,一系列具有參與性、觀賞性、趣味性的互動體驗活動,為市民和游客呈上了一場集觀賞、游玩、互動、體驗于一體的非遺“夜宴”。
△市民在夜市體驗通草花技藝
在活動現場,琳瑯滿目、做工精美逼真的簪花、通草花、香包以及刺繡吸引大批年輕女性圍觀。揚州通草花制作技藝傳承人王蘊玉,耐心介紹通草花的制作工藝,許多市民聽完后都紛紛現場體驗并購買?!艾F場擺攤既是展示也是傳承,還能通過交流‘吸粉’,獲得更多的‘回頭客’,帶動線上線下聯動消費?!蓖跆N玉說。揚州市中醫院名中醫、副教授劉曉靜下班后,也急匆匆趕來“擺攤”,為現場居民提供免費義診的同時,展示省級非遺項目“然”字門內科中醫術。
△市民在夜市體驗雕版印刷技藝 通訊員 供圖
現場還有揚州雕版印刷技藝、揚州剪紙、揚州刺繡、揚州文人香制作技藝、漢民族傳統服飾制作技藝等展示,非遺大師現場制作將幕后技藝搬到市民、游客面前。中央主舞臺上,舞龍舞獅、板凳龍、儺舞(跳娘娘)、湖船花擔等民俗項目,木偶劇、揚劇、揚州評話、揚州清曲等地方傳統文藝項目輪番展演,精彩紛呈。一項項非遺讓人流連忘返,升騰起濃濃的煙火氣。
△市民在夜市觀賞揚州曲藝
一場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有得樂的非遺市集,不僅讓傳統非遺與現代生活發生連接,讓更多人了解非遺、親近非遺、認同非遺,同時,也打通市民與非遺產品的“最后一公里”。“我們幾乎每天都在這個廣場上跳廣場舞,或者圍著明月湖散步。這個非遺夜市很有意思,也讓我們多了一種休閑方式。”市民朱美紅說,非遺市集讓揚州人的夜生活多了一種可能。
據了解,此次非遺集市將持續至6月29日,每天下午6點半到晚上10點在明月湖和虹橋坊廣場雙市同開。在為期6天的活動里,還將免費發放2000張面值10元的消費券,讓非遺市集“活”起來、“熱”起來、“火”起來,成為揚州的消費“新熱點”和夜色“新名片”。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